您现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cctv5nba录像回放2019

探索3人已围观

简介在沈阳苏家屯区山丹街8号,一座承载着中国铁路百年记忆的殿堂巍然矗立。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的沈阳铁路陈列馆,以其8万平方米的恢宏规模,2.9万平方米的主体展馆和2.1万平方米的展陈空间,成为记录东北铁 ...

  在沈阳苏家屯区山丹街8号,印记一座承载着中国铁路百年记忆的铁的铁殿堂巍然矗立。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的风路沈阳铁路陈列馆,以其8万平方米的景︱恢宏规模,2.9万平方米的感受主体展馆和2.1万平方米的展陈空间,成为记录东北铁路发展史诗的百年cctv5nba录像回放2019重要载体。

  在这座工业记忆的印记圣殿里,每一件展品都是铁的铁会说话的史书。斑驳的风路蒸汽机车静默矗立,泛黄的景︱图纸微微卷边,它们用独特的感受语言讲述着中国铁路从蹒跚起步到领跑世界的壮阔征程。当指尖轻触百年老机车的百年铆钉,仿佛能听见历史深处传来的印记汽笛长鸣,感受到钢铁脉搏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铁的铁强劲律动。

  沈阳铁路陈列馆。风路沈阳铁路局供图

  这座陈列馆最动人的,不仅是那些见证历史的珍贵文物,更是铭刻在每一寸铁轨上的奋斗故事。从詹天佑时代的筑路先驱,到新时代的高铁工匠,几代铁路人用汗水浇铸的88看球直播高清俄超梦想,都凝结在这片钢铁丛林之中。那些褪色的工装、磨损的工具,都在诉说着平凡铸就伟大的永恒真理。

  铁路主题广场以创新的艺术语言续写着工业传奇,它是沈阳铁路陈列馆展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由主题雕塑、可移动铁路文化主题的实物雕塑群、万平园林、观光小火车等组成。88看球直播高清回放

  在这里,历史不是冰冷的陈列,而是可触可感的生动体验。当夕阳为古老的机车镀上金边,这些钢铁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继续诉说着属于中国铁路的荣耀与梦想。

  沈阳铁路陈列馆的展馆。沈阳铁路局供图

  沈阳铁路陈列馆展馆内,设有机车车辆展区、动感机车体验区、史料图片展区、铁路装备展区四大部分,展陈各类装备800多件,图片1500余幅。其中:史料图片展区以700余块展板、1500多张照片、80多个展柜及实物、场景复原、影视播放等形式,讲述沈阳铁路的前世今生。装备陈列展区中,分为机车展区、车辆展区两个部分。机车展区中,众多的蒸汽机车陈列其中。馆内展览有1907年美国造蒸汽机车、1914年德国造“森林小火车”、1934年日本造“亚细亚”号牵引机车、1956年中国造前进型蒸汽机车等不同时期铁路的机车装备。车辆展区内,陈列有沙俄、美国、中国等国家制造的各种不同型号的车辆24台。有1900年俄国制造的C20型敞车,还有中国制造最现代的载重80吨C80B型敞车,“满铁”遗留1933年的EX型维修车,也有时速35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

  沈阳铁路陈列馆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行业博物馆,用丰富翔实的史料和更新换代的装备,详实记录了沈阳铁路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彰显了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展示了铁路改革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沈阳铁路陈列馆内,备受关注的莫过于“时光列车”网红打卡点,绿皮车身、木质车窗,搭配精心布置的站台场景,每处细节都浸着怀旧气息。售货员推着小推车穿梭在车厢中,绿皮车厢再次回荡起“瓜子饮料火腿肠啦,前面的旅客小腿儿收一收啦……”,让观众找回多少童年的记忆。众多游客换装不同时期的铁路制服,穿梭在各个年代的列车之间,感受铁路发展的历史脉搏。

  开馆以来,已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原铁道部铁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铁道学会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基地等称号。2014年5月被沈阳市评选为“沈阳市首届博物馆十大精品奖”、2018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19年获中国旅行社协会行业榜单研学旅行基地十强、2021年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3年被评为辽宁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24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郭香玉 李季春 夏颖 )

Tags:

相关文章

  • 煮汤圆用热水还是冷水

    探索

    煮汤圆的时候最好是先用冷水下锅,然后再用热水去煮,煮汤圆的过程当中不能太用力,否则会因为火候达不到或煮的时间太长,导致汤圆口感上吃起来不佳,甚至可能会把汤圆煮破,还有的是因为汤圆没有彻底熟透,所以在煮 ...

    探索

    阅读更多
  • “三夏”生产一线观察|满满“科技范” 夏种生产跑出“加速度”

    探索

    眼下,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夏种、夏管正同步推进。记者深入全国多地采访发现,满满的“科技范”扑面而来。在良机、良技、良法的赋能下,现代农业高效运转,“三夏”生产跑出了“加速度”。良技 ...

    探索

    阅读更多
  • 应急响应,如何“跑赢”灾害险情?

    探索

    从湖南到湖北,从河南到广东,一次次来势汹汹的暴雨洪水,一个个避险避灾的成功案例。《新闻1+1》本期关注:应急响应,如何“跑赢”灾害险情?从避险成功案例看到三方面进步在避险成功案例中,有的反映速度非常 ...

    探索

    阅读更多